立冬后為何仍有臺風
來源:人民日報
發(fā)布時間:2024-11-14
瀏覽次數(shù):732

最近,臺風接二連三生成并靠近我國,給華南沿海地區(qū)帶來風雨影響。11月12日凌晨,今年第25號臺風“天兔”生成,至此,西北太平洋活躍的臺風數(shù)達到3個,未來這3個臺風都將會向我國靠近。中央氣象臺已連續(xù)多日發(fā)布臺風預警,12日18時,中央氣象臺繼續(xù)發(fā)布臺風藍色預警。

立冬已過,為何仍不斷有臺風靠近我國,并帶來風雨影響?

在氣象學上,9月至11月生成的臺風被稱為秋臺風。據(jù)中央氣象臺正研級高級工程師呂心艷介紹,秋臺風往往強度偏強,以西行路徑和轉向路徑為主,影響比較大,特別是與冷空氣結合后,會帶來較強的風雨影響。由于秋臺風生成的位置離我國大陸較遠,臺風發(fā)展的時間較長,同時,雖然到了秋天,但海洋上的能量仍比較足,海溫較高,因此,秋臺風往往強度偏強。

與夏臺風相比,強度偏強、路徑偏南是秋臺風的顯著特點。中央氣象臺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顯示,從常年平均(1991年至2020年)看,9月至11月,平均每年生成10.7個秋臺風,其中有2.33個登陸我國。在1949年至2023年登陸我國的秋臺風中,34.88%為臺風級別,17.95%以強臺風級別登陸,4.10%為超強臺風級別。

秋臺風登陸我國的地點普遍偏南,是由于進入秋季以后,影響熱帶氣旋路徑的副熱帶高壓開始東退南移,位置逐漸偏南。

中央氣象臺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顯示,今年9月以來,西北太平洋和南海臺風生成和登陸個數(shù)均較常年偏多。主要原因包括海溫偏高、副熱帶高壓偏強偏北、熱帶輻合帶活躍等。

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高拴柱介紹,臺風主要生成于熱帶地區(qū),這一區(qū)域冬夏變化不大,一年四季主要由暖、濕空氣控制,在一定的條件下就會有臺風發(fā)展。因此,立冬后盡管北半球逐漸進入冬季,但在熱帶和副熱帶洋面上,海水溫度仍然可以滿足臺風形成的條件,尤其是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地區(qū),不斷有臺風發(fā)展。

中央氣象臺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顯示,1949年至2023年,共有185個臺風在秋季登陸我國,其中9月最多,為128個,10月有46個,處于深秋的11月也有11個。

目前,第22號臺風“銀杏”繼續(xù)減弱。12日14時,中央氣象臺對其停止編號。第23號臺風“桃芝”11日夜間由臺風級減弱為強熱帶風暴級。12日17時,“桃芝”的中心位于海南省三沙市西沙永興島東偏北方向大約640公里的南海東北部海面上。預計“桃芝”將逐漸向海南島東部海面靠近,強度緩慢減弱,14日下午將轉向西偏南方向移動。第24號臺風“萬宜”已于12日下午減弱為熱帶風暴級,17時其中心位于關島東偏北方向約255公里的洋面上,預計“萬宜”將向西偏南方向移動,強度變化不大。第25號臺風“天兔”已于12日白天加強為強熱帶風暴級,預計強度逐漸增強,并向菲律賓以東洋面靠近。

受臺風影響,中央氣象臺預計,12日20時至13日20時,東海西南部、臺灣海峽、巴士海峽、南海北部和中部、西沙群島、東沙群島、海南島東部和南部沿海、廣東中部和東部沿海、福建沿海、臺灣島西部沿海將有6—8級,陣風9—10級的大風,“桃芝”中心經(jīng)過的附近海域風力可達9—10級,陣風11—12級。

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

聽說,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。
做科普,我們是認真的!
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
加入科普活動群
  •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
  • 認識科普小朋友
  • 成為科學小記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