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圖為清乾隆“各種釉彩大瓶”,高86.4厘米,口徑27.4厘米,足徑33厘米。
右圖為明嘉靖“五彩魚藻紋蓋罐”。
(均為故宮博物院陶瓷館藏品)
呂鐘 攝
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
瓷承華夏
我國擁有青瓷、黑陶、彩陶等著名瓷種,而五彩瓷卻并非一個瓷種,它特指一種裝飾,即采用各色顏料在瓷器上進行裝飾,或隨機點彩,或嚴謹構圖,使其異彩紛呈。
因其豐富的裝飾,五彩瓷從誕生起就廣受人們喜愛。比如,六朝時期的越窯青釉褐彩瓷器、安陽北齊范粹墓出土的白釉綠彩長頸瓶、唐三彩均可稱之為五彩瓷,但狹義上的五彩,則特指明代青花五彩和清五彩。
五彩綻放于青花基礎上
我國傳統(tǒng)瓷器以青色為主。原因是傳統(tǒng)瓷釉中均含一定量的鐵雜質,在窯爐密閉還原氣氛下很容易形成青色,即便是在氧化氣氛下,瓷器顏色為白中閃黃,也被學術上定義為青瓷,工藝因素由此奠定了人們的審美思維,從而形成我國古代典型的青瓷文化。
雖說皇家貴族的審美極能引領時代風尚,但并不代表人們?nèi)笔Α岸嗖拭馈钡淖非?。東漢時期,低溫鉛釉陶那絢麗的色彩就引人矚目,甚至成為重要的陪葬品。至三國兩晉南北朝,南方越窯在青瓷基礎上采用褐斑點彩的方式進行裝飾,以期實現(xiàn)突破釉色單調的裝飾效果。北齊范粹墓出土的白釉綠彩長頸瓶,可謂證實了多彩裝飾的審美傾向。
到了唐代,包容并蓄的社會開放環(huán)境和自由浪漫的審美思維,更是大力推動了陶瓷工藝的發(fā)展,涌現(xiàn)出絞胎瓷、三彩釉陶、長沙窯彩繪瓷等絢麗多彩的陶瓷器。宋代主流瓷器雖然以青瓷為主,強調瓷器釉色的清新淡雅,但仍舊體現(xiàn)對多彩裝飾的向往趨勢,如紅綠彩、定窯黑釉描金紋碗、金裝定器等。宋代定窯白瓷器的誕生為多彩裝飾的成熟奠定了技術基礎,至明代,隨著青花瓷裝飾的盛行,在白瓷釉上進行彩繪的裝飾風靡一時,形成了著名的明青花五彩。
明代五彩最早見于宣德時期,以西藏薩迦寺收藏的宣德青花五彩鴛鴦臥蓮紋高足杯為世所罕見,至嘉靖、萬歷年間達到頂峰。而清代則以康熙五彩最為出名,產(chǎn)生了如康熙五彩十二月花神杯這種舉世聞名的精品。
裝飾工藝從單色釉到釉上彩
五彩裝飾堪稱我國陶瓷裝飾的巔峰之作。制作多彩瓷器必須克服兩個問題,一是提高陶瓷胎的白度,二是解決天然顏料不耐高溫的問題。
我國古代彩繪陶瓷大體分為兩類,一類是如唐三彩一樣的低溫鉛釉陶器,這種器物燒制溫度低,色彩豐富,但鉛有毒性,且時間久了容易在釉層發(fā)生返鉛現(xiàn)象,因而無法用作實用器;一類是高溫瓷器,如青花瓷、青花釉里紅、建盞兔毫斑,鷓鴣斑、油滴盞等,顏色基本都是和釉一起燒的,雖然可作為實用器,但呈色種類很少。
直到宋代定窯高白度的瓷器創(chuàng)燒成功,元代青花釉里紅裝飾的成熟,為工匠打開了創(chuàng)新思路。他們會在燒制完成的白瓷釉面上用多種顏色礦物顏料調膠進行彩繪,然后低溫彩烤,使其既能滿足實用的需要,也能滿足審美需求,釉上彩裝飾工藝就此產(chǎn)生,五彩瓷器正式登上歷史舞臺。
明代五彩主要是青花五彩,以紅、綠、黃三色為主,藍彩則以釉下青花代替。五彩裝飾工藝是用蟲膠、乳香等調制各種顏料,以單線平涂的方式繪制在白瓷釉表面,之后入窯低溫彩烤。因高溫透明釉已經(jīng)燒成,故低溫彩烤并不會對其產(chǎn)生影響。燒好的五彩瓷器色彩紛呈,線條蒼勁有力,因而又被稱為“古彩”或“硬彩”。直到清代,五彩裝飾中融入了中國畫的影子,色調柔和,透視感強,常采用渲染的技法調整顏色的深淺,提高了畫面的層次感和立體感。
不過,傳統(tǒng)五彩顏料的顏色與燒成之后的顏色尚不一致,因而畫工需要熟練掌握五彩顏料的成品顏色,才能做到心中有數(shù),構圖有法。
五彩瓷體現(xiàn)的藝術之美
事實表明,多彩裝飾在中華文化中具有獨特的象征意義,是人們長期實踐活動中審美意識的集中體現(xiàn)。
明代帝王以祭天敬祖為大事,在紫禁城周邊廣設祭壇和太廟。不同祭壇有著不同的意義,因而帝王常采用不同顏色瓷器作為禮器舉行祭祀活動,如明嘉靖九年訂立的制度“定各陵、四郊瓷器:圜丘青色、方丘黃色、日壇赤色、月壇白色”。從而能看出不同顏色的象征含義。
此外,中國傳統(tǒng)國畫繪畫技藝對五彩瓷器的發(fā)展也起到重要推動作用。工筆重彩、工筆花鳥、工筆人物的畫風極能體現(xiàn)時代輝煌的經(jīng)濟和政治面貌,因而常作為表現(xiàn)吉祥如意主題的繪畫技法。這種裝飾風格被移植到瓷器裝飾上,并在帝王的倡導下風靡天下。五彩瓷器歷經(jīng)元代萌芽期,明代的成熟期,清康熙的鼎盛期,民國的風雨期,至新中國成立后,伴隨著整個陶瓷藝術領域的復蘇,五彩藝術得以慢慢恢復,傳統(tǒng)藝術陶瓷大放異彩。
(作者系河南省中原古陶瓷研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)
歡迎掃碼關注深i科普!
我們將定期推出
公益、免費、優(yōu)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