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文科普:韋伯望遠鏡發(fā)布深空照片,而500年前,我們卻是這樣認知宇宙的
發(fā)布時間:2022-08-16
瀏覽次數(shù):1283

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

前段時間,韋伯望遠鏡發(fā)布了5張宇宙深空全彩照片,畫面壯美令人震撼,這是人類第一次,將這么遙遠距離的星系拍得如此清晰。

圖片

美國宇航局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深、最清晰的遙遠宇宙紅外圖像。韋伯的第一個深場是星系團 SMACS 0723,它充滿了數(shù)千個星系——包括在紅外線中觀察到的最微弱的物體 | 圖源:NASA

多年前,前輩哈勃太空望遠鏡就拍攝過這個區(qū)域,科學家已經(jīng)研究過這個區(qū)域里的每一個細節(jié)。在哈勃的眼里,這塊區(qū)域是這樣的:

圖片

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畫面,星系相對比較暗淡

在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下,多出了很多深空的細節(jié),在這張圖像中數(shù)百個白色、黃色、橘色和紅色的光點、條紋、螺旋和漩渦,都只是宇宙的一小部分,這些星光早在130億年前發(fā)出,如今被韋伯望遠鏡捕捉到。

相比于哈勃版宇宙深空場更清晰、更深遠,令人震撼!韋伯望遠鏡也人們將目光再次聚焦到了古老和久遠的宇宙深處......

通過科學技術的發(fā)展,星空在我們眼里越來越清晰、具象。然而在現(xiàn)代社會以前,大家都是如何理解宇宙,如何理解自然的呢?

自古以來,我們的祖先一直在努力將自己所見所聞的大自然的奧秘臨摹下來,將自己大腦中的思想變得“可見”。數(shù)學家在美術作品中尋找邏輯的美感,天文學家用彩筆繪制星空的魅力,化學家用表格展現(xiàn)元素的規(guī)律……

如果為科學建造一座畫廊,都有哪些作品是用藝術見證了科學發(fā)展史呢?

圖片

參 觀 須 知

本畫廊共有四大展廳:天文,地理與生物,數(shù)學,物理與化學。

無特定展覽順序,無須專業(yè)導覽員,每幅作品自備講解。

參觀者無須任何特殊知識儲備,無年齡限制。

凡對知識、對大自然、對生命、對藝術、對科學充滿好奇和熱愛的大、小朋友,皆可入門觀。

一票購入,不限參觀人數(shù),票價即書價。

圖片

部分展品簡介

圖片

站立的男人,摘自《人體的構造》,1543年

古人在描述人類的構造時,留下的也只是文字,沒有圖片。維薩留斯描繪了第一張人體正面肌肉系統(tǒng)圖,他希望這些圖片不僅能使解剖學家和外科醫(yī)生知曉人體局部器官的細微構造,還希望它們能展示一個“只有畫家和雕刻家才會習慣思考”的完整肌肉結構圖。維薩留斯將大多數(shù)解剖標本公之于眾,但他使用的尸體偶爾是盜墓所得(他在書中也承認了這一點),或是死囚。

《人體的構造》這本書多少有些令人毛骨悚然,但可以看出,維薩留斯心中對造物主充滿敬畏,驚詫于造物主設計的人體竟如此令人著迷。維薩留斯在出版《人體的構造》時才28歲,這本書與哥白尼的《天球運行論》在同年出版。這兩本書在科學史上的重要性不相上下。

圖片

羅伯特·胡克的《顯微圖譜》一書中繪制的跳蚤

第一次,人類好奇的目光從“非常大”投向了“非常小”??茖W史上的許多重大發(fā)現(xiàn)都得益于“視力范圍”的拓展。人類發(fā)明了儀器,看見了先前見不到的事物,其中最激動人心的創(chuàng)造之一就是顯微鏡。

顯微鏡揭示的圖像可震驚四座,讓我們對自然界肅然起敬,把我們的視線帶到一個未知的世界:這里有一些最常見的事物,它們復雜而美麗。向胡克致敬!是他開啟了進入微觀世界的發(fā)現(xiàn)之旅,是他以超凡的技能和無比的細膩,將微觀世界公之于眾!

圖片

馮·洪堡關于赤道植物的地理學研究,繪于1817年

這張圖表現(xiàn)了厄瓜多爾的欽博拉索火山上不同海拔的動植物群變化。洪堡將山的橫切面(高約6.3千米)作為基準,用于標記所發(fā)現(xiàn)的各種植物群的海拔和分布,并在圖表上用拉丁文和通用名稱記錄下它們的名字。

圖中的頂峰是科多帕?;鹕胶蜌J博拉索火山,此外還有維蘇威火山的高度在一旁用作比對。圖中還能夠清晰地看見云高以及林木線。洪堡是一位優(yōu)秀的藝術家,也是一位細致的繪圖員。他認識到,一張設計嚴謹?shù)膱D表可以代替冗長的數(shù)據(jù)列舉,省去煩瑣的文字說明。一個簡單的想法加上美妙的構思和辛勤的工作,洪堡為描述生態(tài)學信息樹立了典范。

圖片

日心說模型

這是哥白尼在1543年發(fā)表的著作《天球運行論》中提出的日心說模型圖。事實上,這本書行量不大,在哥白尼去世時,很少有人讀過這部作品。但是,它打響了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場“消耗戰(zhàn)”,這場戰(zhàn)爭終將顛覆古典的“托勒密宇宙體系”——地心說,并建立起今天有著穩(wěn)固地位的日心說。而日心說,無疑是人類思想史、科學史的一場大革命的開端。這張圖對人類世界觀的影響,無疑大過對任何其他世界模型的影響。

圖片

360萬年前,兩足行走的原始人類留下的足跡

這串腳印包含了很多有關其主人的有趣信息。比如,大腳趾旁緊挨著更小的腳趾,就像我們今天的腳趾一樣,但它們沒有分開,反而更像黑猩猩的腳趾,因此這個大腳趾的使用方法不可能和我們的腳趾一樣。

一連串的凹陷顯露出腳印主人的走路方式:他/她腳后跟最先著地,前腳趾隨后踮起,腳后跟再離地,如此反復,這和我們的走路方式一樣。在這些腳印之間,貫穿著一大一小兩個原始人類的足跡。體重較輕的那個人(因為腳印相對較淺)步履不平,有一側身體的承重更大——他/她可能抱著小孩——一家三口?今天的我們在夏日的海灘上漫步,也能在沙土上留下同樣的印記,但只有大自然的絕妙意外才能將它們留存。等到360萬年后,還會有人在這里嗎?

看過了部分展品,你想必也會發(fā)現(xiàn),本打算單純“展現(xiàn)”思想火花和深邃知識的藝術品,竟然能反過來顛覆人類的認知,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,甚至深刻改變著科學的發(fā)展歷程。

END



歡迎掃碼關注深i科普!

我們將定期推出

公益、免費、優(yōu)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!


聽說,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。
做科普,我們是認真的!
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
加入科普活動群
  •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
  • 認識科普小朋友
  • 成為科學小記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