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些關(guān)于動物效應(yīng)的“雞湯”,事實比你想的更離譜!
發(fā)布時間:2022-10-08
瀏覽次數(shù):2170

版權(quán)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(quán),請聯(lián)系我們

近日,“河南輝縣山羊集體跳崖”的話題沖上熱搜,“羊群效應(yīng)”一詞也再被提起??此菩蜗蟮摹皠游镄?yīng)”背后有科學(xué)依據(jù)嗎?

整理/新媒體編輯 段大衛(wèi)

近日,“河南輝縣近百只山羊集體跳崖死亡”的話題沖上熱搜,“羊群效應(yīng)”一詞也再被提起。關(guān)于“動物效應(yīng)”的小故事,你應(yīng)聽過這些:不要當團隊里懶惰的沙丁魚,要當敢闖敢拼的“鯰魚”;被“鱷魚”咬住時,要學(xué)會放棄才能止損;還有在工作中應(yīng)像刺猬取暖一樣保持合理的距離,要會“管”,更要會“放”……這些故事有都和動物有關(guān),也都揭示了某個重要的人生哲理。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來看這些故事,這些是真的嗎?


鯰魚效應(yīng):

“鯰魚”見不到“沙丁魚”

鯰魚效應(yīng)(Catfish Effect)中提到在挪威,由于鮮活的沙丁魚比速凍的要貴好幾倍,漁民都盡力想保持沙丁魚到岸后依然鮮活??墒窃诋?shù)亻L期以來只有一艘漁船能做到將鮮活的沙丁魚帶上岸,而其中秘訣,只有船長一人知,且始終沒透露半句。他離世后,漁民在他裝沙丁魚的水槽中發(fā)現(xiàn)一條鯰魚東游西竄,沙丁魚為閃避它而改變其一貫的惰性,不停游動,以求保命,最終得以在到岸時保持鮮活。

故事中所提到的兩種魚,沙丁魚和鯰魚,是否有可能同時在挪威出產(chǎn)?挪威地處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部,西鄰挪威海(屬于北大西洋的一部分)。由于北大西洋暖流和凍冰島寒流交匯的關(guān)系,挪威海的漁產(chǎn)十分豐富,包括鱈魚、鯡魚、沙丁魚及鳀魚等。沙丁魚是對鯡形目下多種富含油脂的小型魚類的統(tǒng)稱,在挪威海出產(chǎn)的沙丁魚主要有兩種:北海鯡魚(Claupea harengus)和挪威春季產(chǎn)卵鯡魚(Claupea harengus L.)。

鯰魚(catfish)一般指的是鯰形目下的所有魚類。鯰魚的棲息范圍十分廣泛,遍布除南極洲外各大洲的內(nèi)陸水系和沿海。大部分鯰形目的魚生活在淡水中,少數(shù)生活在咸水中(海水和咸水湖)。這些生活在咸水中的鯰魚包括海鯰科和鰻鯰科,以及鲿科和疣體鯰科的少數(shù)種類。遺憾的是,這些咸水鯰魚只分布在熱帶和溫帶的咸水中,在北大西洋并沒有分布。

因此,“鯰魚”和沙丁魚怕是很難在挪威相遇了。“鯰魚效應(yīng)”的故事更偏向于是一個比喻或寓言,目的在于教會管理者如何激活員工團隊,其真實性值得商榷。


鱷魚效應(yīng):

還掙扎?“死亡翻滾”教你做人

鱷魚效應(yīng)一般指鱷魚法則。鱷魚法則的大致內(nèi)容為假定一只鱷魚咬住你的腳,如果你用手去試圖掙脫,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與手。你愈掙扎就被咬住得越多。所以,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,你唯一的辦法就是犧牲一只腳。

這個原理告訴我們,當危害到來時,必須學(xué)會立即止損,不得有任何延誤,不要存有任何僥幸的心理?!皦咽繑嗤蟆本褪沁@個意思。

實際來看,鱷魚的咬合力很大,一般來說都在907公斤以上。鱷魚的咬合力一般是它們體重的幾倍之多。不過,具體來看,不同品種鱷魚的咬合力也是不同的。一般來說體型越大的鱷魚咬合力就越強。比如,灣鱷是體型最大的鱷魚,咬合力在1905公斤左右;尼羅鱷的咬合力則在1133公斤左右,短吻鱷的咬合力在997公斤左右。

而且,鱷魚的捕食絕技是“死亡翻滾”——鱷魚一口咬住獵物后,會將其拖入水中,然后開始劇烈翻滾,試圖將獵物溺死或絞殺。這樣做法很可能直接將人的手腳撕裂。在鱷魚面前用手掙脫可能沒什么用,憑借“死亡翻滾”一招,鱷魚也沒必要松口繼續(xù)去撕咬獵物肢體的其他部分。

另一方面,想要犧牲自己的一只手或者一條腿,來換取從鱷口脫身,也不現(xiàn)實。誰能保證被鱷魚咬住后,可將自己的手腳生生折斷放棄?或許法則帶來的意義更值得深入思考。


刺猬效應(yīng):

硬刺也分“扎”誰

刺猬法則的大致內(nèi)容為兩只困倦的刺猬,由于寒冷而擁在一起??梢驗楦髯陨砩隙奸L著刺,于是它們會彼此保持一段合適的距離,既能互相獲得對方的溫暖而又不至于被扎。

這個原理告訴我們,人際交往中,要保持應(yīng)有的“心理距離”。在工作中也應(yīng)當保持這種合理的距離,要會“管”,更要會“放”,簡政放權(quán),就是該原理的具體體現(xiàn)。

這個說法也被稱之為“豪豬法則”,最早出自德國哲學(xué)家叔本華的著作《附錄與補遺》,1921年被心理學(xué)家佛洛依德在著作《團體心理學(xué)與自我分析》也有引用,目的都是為了闡述個人在社會中的脆弱關(guān)系和謹慎行為。

不過哲學(xué)家們認為刺猬無法相擁,有些想當然了。因為如果刺猬法則的說法成立,那最直接的悖論就是——刺猬之間如何交配繁衍后代?

事實上,刺猬身上的硬刺可以收放自如,在遇到天敵危險時,刺就是變硬豎起,此時任何生物去觸摸都可能被扎的血肉模糊,但在交配前則相反。刺猬會先進行求偶,當母刺猬接受了公刺猬的求偶之后,就會做好繁衍后代的準備,它們會將自己背部的尖刺收攏到體表,降低對公刺猬的傷害。另一方面公刺猬的生殖器官位于腹部的中央,這使得它們與母刺猬背部的接觸面積減少,降低被扎的概率。

不過,雄性刺猬還是要小心翼翼,因為不小心的話,還是可能被刺誤傷同伴,刺猬在非警惕的狀態(tài)下,硬刺并不會對幼崽或者配偶產(chǎn)生想象中的傷害。

而除了每年交配期之外,你也很難看到刺猬相互之間在一起的場景,它們絕大多數(shù)都是獨來獨往的“獨行俠”,自然也就談不上擁在一起互相被扎的情況了。



歡迎掃碼關(guān)注深i科普!

我們將定期推出

公益、免費、優(yōu)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!


聽說,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