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圖為一分廠工作提示標語,右圖為一分廠內的雕塑。(作者供圖)
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
開欄的話 為展現(xiàn)全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的特色和風采,科普時報社聯(lián)合中國科學家博物館、中國科普網開展“打卡科學家地圖”征稿活動。即日起,本報特開設“打卡科學家地圖”欄目,擇優(yōu)刊登讀者來稿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美麗的金銀灘草原,有一個代號“221”的神秘基地。這是我國首個核武器研制基地,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都在這里研制成功。
時光流轉,如今的221基地,歷史資源已經轉化成為教育資源。進入基地,愛國之情會油然而生,科學家精神和科學精神更是震撼人心。
原子彈研制選址美麗的金銀灘草原
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成功爆炸,但很多人并不清楚,這顆原子彈是在美麗的金銀灘草原上進行研制、加工、裝配并驗收完成后,再被運送到新疆核試驗基地進行的試爆。
面對核訛詐核威脅,1955年黨中央第一代領導集體作出研制原子彈的戰(zhàn)略決策。選址小組建議將四面環(huán)山、地廣人稀、位置偏僻的金銀灘草原作為核武器研制的基地廠址。自此,221基地便長時間成為無人知曉的神秘禁區(qū)。
1964年6月,221基地進行了原子彈1∶1全尺寸爆轟模擬試驗,同年10月16日,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。之后,我國集中力量轉向對氫彈的探索。1967年5月,我國第一顆氫彈的研制、生產、環(huán)境試驗及測試在221基地全部完成,1967年6月17日,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成功。
半個多世紀之后,已經成為遺址的221基地將紅色元素與科學元素進行了有機融合。目前,基地已開發(fā)了10余處現(xiàn)場教學課堂。
到核心車間看核武器如何制造生產
18個分廠、地下指揮中心、科學家住過的“將軍樓”,如今都成為221基地的重要遺址。
走進一分廠,可以看到當年使用的大型儀器、精密設備,珍貴歷史史料及重要照片。這是一趟“神秘之旅”。現(xiàn)場講解員生動的講述,迅速將參觀者帶回到“兩彈”研制的火熱場景中。一分廠也被稱為彈頭加工廠,是221基地的心臟,主要負責彈頭體加工、鈾部件生產、精密加工以及無線電系統(tǒng)的控制等,是關鍵技術與關鍵材料的研制中心。在一分廠內,我們可以參觀101彈頭體加工車間、102鈾部件加工車間、103小部件加工車間和104無線電加工車間等核心車間。
六分廠是爆轟試驗場,主要是根據(jù)不同的試驗目的和規(guī)模進行爆轟沖擊波試驗等,以獲取試驗所需的各種能量和技術參數(shù)。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,這里進行了16次大型核試驗。六分廠656工號厚重的鋼板墻面上,有當年核爆炸試驗留下的痕跡,展示出原子彈的威力及其研制的艱辛。
九位“兩彈一星”元勛曾在這里工作生活
221基地遺址作為獨特資源,是科學家精神的重要載體。23位“兩彈一星功勛獎章”獲得者中,有9位曾在這里工作生活過,包括郭永懷、鄧稼先、王淦(ɡàn)昌、彭桓武、陳能寬、朱光亞、周光召、于敏、程開甲。
郭永懷當時主管設計部,連續(xù)在221基地工作了兩個多月后,他在試驗中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個重要線索,著急趕回北京,夜晚乘坐的飛機在北京的機場離地面400多米距離時失事,時間定格在1968年12月5日。在他犧牲的第22天,我國第一顆熱核導彈試驗成功。
當時科研條件極其簡陋,鄧稼先帶領團隊嚴謹治學,利用最原始的計算尺、手搖計算機及算盤等,為驗證一個數(shù)據(jù)進行了原子彈理論研究9次方程式的計算。在221基地,我們可以看到珍藏的手搖計算機、計算尺及手繪圖紙等文物。
在條件最為艱苦的時期,箱子既當作書桌,又當作飯桌。原子城紀念館中擺放著標有“王京”字樣的木頭書箱?!巴蹙本褪峭蹁撇?,為了核事業(yè),他隱姓埋名17載。“兩彈一星”精神,凝聚著科技工作者報效祖國的滿腔熱血和赤膽忠心。
今天的221基地,依然厚植科技創(chuàng)新的底蘊,激勵著廣大科技工作者接續(xù)精神火炬,為科技強國建設汲取奮進力量。
(作者系中國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員)
歡迎掃碼關注深i科普!
我們將定期推出
公益、免費、優(yōu)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