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科普:人的牙齒為什么越來越不齊?
來源:卓正科普
發(fā)布時間:2021-03-19
瀏覽次數(shù):1099

有個好奇寶寶提問:

醫(yī)生,牙齒不齊笑起來不好看(社交需求),還影響日常咬合(生存需求),為什么那么多小朋友、大朋友都存在牙齒不齊的情況呢?

雖說有矯牙這條“后路”可走,但誰不希望天生擁有一副整齊、好用又好看的牙?

不過,由于有4個難以撼動的原因,在遺傳因素發(fā)揮影響前,就公然成為了人類牙齒齊整之路上的絆腳石。你可能不服,你可能委屈,但……莫得辦法。

01. 直立行走,讓頭部變小了

沒錯,第一個原因得追溯到人類漫長的進化史中——從爬行到直立行走的轉(zhuǎn)變。

我們先來看2張圖:體態(tài)的變化、面容的變化。

圖片

圖片

首先,由于我們祖先站起來了,頭頸姿勢發(fā)生改變,要求頭部變小,更有利于頸部支撐。

但是,又因為大腦的發(fā)育,我們頭部顱骨反而需要擴充容積,因此只能把變小的重任托付給另一塊重要的骨頭——頜骨,便出現(xiàn)了下圖的變化。

圖片

長在頜骨上的牙齒很無奈,只能被迫接受“生存空間”被壓縮的現(xiàn)實,很容易發(fā)生擁擠、不齊。

不過這種腦袋變大、下半張臉變小的面貌,想必大家是欣然接受的吧?

02. 食物演變,讓頜骨“退化”了

第二個原因依然得追溯到進化史中——從生食到熟食的演變。

在我們祖先發(fā)明用火前,吃的都是生食,想把食物嚼碎需要很大的咀嚼力。

圖片圖片

圖 | 食物種類與咀嚼力參考

(P.S 吃生食的圖片太嚇人,故用左圖替代。)

而強勁的咀嚼力,正是頜骨發(fā)育的一種刺激因素。所以我們的祖先擁有寬大的頜骨,以及與之匹配的32顆牙,絲毫沒有擁擠。

但隨著火的使用,食物開始變軟,咀嚼力也相應減小。而我們咀嚼器官的退化順序為:肌肉>頜骨>牙齒。

圖片

圖 | 從左到右:爪哇猿人(距今約12.6萬年前-77.3萬年前間);尼安德特人(距今約3.2萬年前-3.3萬年前間);克羅馬儂人(距今約4.5萬年前-約1萬年前)

雖然,頜骨在生長過程中所受的刺激減小,逐漸退化。但是,牙齒的數(shù)量并未相應減少,牙齒體積也未相應地縮小,結(jié)果就是牙齒可能無法排齊。

總之,在2個遠古因素的作用下,我們的頜骨越來越小,牙多、頜骨小的矛盾越來越明顯,這還引發(fā)了另一個現(xiàn)象——智齒阻生,最后萌出的智齒都沒有足夠的空間了,因此許多人都需要拔智齒。
圖片可以說,智齒是人的身體上進化遺留的一個印記。

03. 遠親系繁殖導致錯

聽說,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。
做科普,我們是認真的!
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
加入科普活動群
  •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
  • 認識科普小朋友
  • 成為科學小記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