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頻科普:2017年12月25日 怎樣發(fā)現(xiàn)了星等的準確數(shù)值
發(fā)布時間:2021-02-05
瀏覽次數(shù):1094
音頻科普:2017年12月25日 怎樣發(fā)現(xiàn)了星等的準確數(shù)值

1609年,意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(Galileo Galilei,1564-1642)第一次用望遠鏡觀察星空,發(fā)現(xiàn)了一些比6等星更暗弱的星,他很驚奇,在書中寫道:“利用望遠鏡,你能夠看到一些比6等星還暗的星,它們逃離了人們的目光,真是令人難以置信!……把它們劃分為7等星比較合適”。于是,天文學名詞中,又出現(xiàn)了新詞:7等星。

此后,隨著望遠鏡口徑越來越大,能看到的暗弱天體越來越多,星等數(shù)也越來越大。但星等的大小都是估計的,沒有精確的測量辦法。

到了18世紀初,英國天文學家威廉·赫歇爾(William Herschel)用兩臺望遠鏡比較兩顆的亮度,比如,一顆亮,另一顆暗。他用一臺望遠鏡指向亮星,另一臺指向暗星,把指向亮星的望遠鏡鏡筒遮擋一部分,使在望遠鏡中看上去亮星和暗星一樣亮,這時,如果指向亮星的望遠鏡的鏡筒被遮住了90%,只剩下10%,說明亮星比暗星亮10倍。

用這種辦法,赫歇爾有了2個發(fā)現(xiàn):1、1星等比6等星基本上都亮100倍;2、1等星比2等星亮的倍數(shù)與2等星比3等星亮的倍數(shù)與3等星比4等星,一直下去,都相等。也就是,相鄰星等之間的亮度差相同。

根據(jù)以上2個條件,天文學家們可以準確測定星等了。

?





關注【深圳科普】微信公眾號,在對話框:
回復【最新活動】,了解近期科普活動
回復【科普行】,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
回復【研學營】,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
回復【科普課堂】,了解最新科普課堂
回復【科普書籍】,了解最新科普書籍
回復【團體定制】,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
回復【科普基地】,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
回復【觀鳥知識】,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

聽說,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。
做科普,我們是認真的!
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
加入科普活動群
  •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
  • 認識科普小朋友
  • 成為科學小記者